在某音盛行的当下,就连娱乐圈与时尚圈也已纷纷向“网红”们低头,许多明星甚至反过来蹭热度。人们似乎迷信于网络平台上的一切“真知”,什么风都跟,就连学模特也跟着学,专业不专业粉丝流量说了算。这种盲从也最终导致了“邯郸学步”,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接下来我将分几篇文章来揭示模特表演训练中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
经常有人问我关于模特表演中摆臂的问题,可以说现在的模特已经越来越不会摆臂了,手臂在表演中大都是失控的、多余的、无处安放的状态。
要知道模特摆臂的表演和“猫步”一样重要,是上下反向同步律动的关系,肩髋、肘膝、腕踝在行走时成前后反向的律动平衡关系;摆臂由肩关节周围的肌肉群体驱动大臂摆动,进而带动肘关节惯性驱动小臂和腕关节联动。
另外,手臂的摆臂还是服饰廓形展示与设计理念情绪的表达,尤其是手腕关节的软硬弹性能够很好的体现服装面料的质地轻柔与厚重感。摆臂不能破坏整个身体的轮廓和比例,摆臂要与步态协调律动。至于手臂到底是向前还是向后摆动是取决于服饰的设计风格或导演的编排要求。
比如,正常生活与商务服饰大多前后自然摆动(向前大臂不超过胸围切线-向后大臂不超过肩胛骨切线);个性化有张力动感的服饰手臂摆臂向前的趋势略多,小臂和手腕的惯性收放幅度更大,具有夸张的侵略性(如维密秀-运动活力装);晚装礼服类比较内敛婉约的服饰手臂摆臂向后的趋势略多,更能体现女性身体柔美的曲线的优雅的姿态。
不同的摆臂区间同时也对应着行走过程中身体重心的控制,重心倾向前中后不同,但向前不能扣肩、向后不能塌腰。另外,手型很重要,手也是女人的第二张脸,手型要自然打开放松成立体状下垂。切记不要用“握笔状”捏着笔来训练手姿,因为上一级肌肉群控制下一级关节组合,手握笔直接导致了手指手掌手腕及小臂肌肉群的紧绷僵化。
模特是服装演员,演什么要像什么。很多人认为做模特要有个性,要有自己的表演方式。但是我很遗憾的告诉你,要根据市场不断调整你的形象和表演方式,你才能在行业立足,并且风格越多变你的路子就越宽!手臂摆臂的训练研究涉及肌肉骨骼、解刨、发力、表演等各种原理,基础可以通过设定参照物或指标、用口令指挥节奏拉开模特摆臂的幅度和速度。要想知道更详尽的理论与实训体系,请到美丽的鹭岛,厦门80后时尚机构的《高级模特教练认证集训课程》来一游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