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眼皮、薄嘴唇、塌鼻子、方尖脸…… 你很“国际范儿”,长着一张“超模脸”……
为何西方文化背景下对中国人的审美标准与我们的主流审美会有如此大的差异?类似D&G辱华事件女模特的形象,好莱坞最美的华人女星刘玉玲,驰骋国际名媛圈的邓文迪等等。
西方人所推崇的“中国美”都是类似的风格,然而纵观奥斯卡颁奖礼红毯女星,甚至D&G大秀上的女模,最美的西方人面孔同样也应对了中国人审美的标准,所以同样为美,为何不是共通的,因何有如此大的标准出入?
追本溯源,是形成于19世纪的一种极端民族主义理论:黄祸论(Yellow Peril)。
- 黄祸论 -
这种理论的宣扬认为,因为劳工出口买卖而遍布西方世界的黄种人对于白人是威胁,白人应当联合起来对付那些勤劳的立足当地的黄种人。于是,在各国掀起排华风潮的同时,也纷纷著书立说,美国作家杰克·伦敦于1904年发表《黄祸》一文,1908年和1910年分别写了两部小说《中国佬》和《空前绝后的入侵》,以及其他涉及中国海外移民题材的《白与黄》《黄丝帕》《陈阿春》《阿金的眼泪》等多篇作品。
在这一连串精心炮制的“黄色传说”里,作者抨击中国人为“劣等民族”,是对欧美白人世界构成威胁的“黄祸”,必须对之实施“种族灭绝”。而后来在全世界文学、漫画、舞台剧、电影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黄种人的人物形象是:傅满洲(Fu Manchu),西方世界里家喻户晓他是英国小说家萨克斯·罗默创作的《傅满洲》系列小说中的反派人物,是典型的西方人眼中黄祸(Yellow Peril)的拟人化形象。
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一段时间里与西方各国的相互交流甚少,改革开放之后,虽然MADE IN CHINA的产品已经走向了全球,但代表中国的文化艺术,尤其新中国的美好形象还没有充分的传播到西方世界,很多没有到过中国的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甚至还停留在他们祖辈的小说或影片中,还认为我们是扎着辫子留着小胡子的存在。
世界时尚产业的主体地位和话语权依然掌握西方人手中,不论是西方人的主流对华意识认知,还是处于对华人的丑化心理,导致在娱乐圈或时尚圈,尤其是对作为时尚载体的模特的使用和评判上,一直以其惯有的审美标准来左右我们。
模特虽然是舶来品,但是作为眼球经济的核心、时尚的载体,模特的形象一定代表着的是大众的审美,即使各有特点也是在此基础之上的个性化。
近年来,中国的超模们已经和中国的设计师齐头并进地驰骋在国际顶级时尚舞台,这些成绩离不开他们自身的努力,但更是源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作为全球最大的时尚消费市场,距离时尚的原创市场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文化输出,时尚先行。为率先迈出国门的时尚先驱们点赞,也为后起之秀们鼓劲。14亿中国人有1亿人会打乒乓球,便可称霸世界乒坛,狂揽大满贯。而学模特能够最直接提升大众的基础审美力,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中国创造、中国时尚、中国设计、中国脸孔的全球绽放。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