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前几篇的内容,我们继续来解读模特表演训练中的误区。
不知何时,少儿模特的“台风”刮起了“踢腿范儿”。观众叫好、家长称赞,发到某音上人气暴涨、瞬间走红,引得全网竞相模仿。
最后到了家长逼着机构老师照着某音来教孩子的地步。差点儿就要颠覆了“猫步”、改变人体工学原理、脱离地球引力……
为了纠正这一误区,少儿模特导师们可谓绞尽脑汁。然而家长们会说,军人正步的踢腿和街舞的踢腿那么帅,为什么模特的台步就不能踢腿啦?踢起来也是很有气势的啊!
我们曾经在《学模特》公众号上不止一次地阐述过模特步态的原理【这才是“猫步”的关键】,这里就不多再赘述,今天单从美观和健康两个角度来解读“踢腿”的问题。
从模特表演的视觉美感上来说,如果“踢腿”就容易导致行走时是“跨步”而不是“迈步”。
所以从侧面观众席视角来看,支撑腿的膝盖容易弯曲;从正面媒体席来看“踢腿”的动作在行走时容易勾脚,而导致踝关节僵硬,呈现“亮鞋底”的BUG(摄影师最怕),显得正面腿的比例也会变短(爱拍照的人都知道脚尖绷直了伸出去才显腿长)。
从踝关节与膝关节的受力来说,“踢腿”显然最直接的会导致“膝超伸”。
当小腿踢出去后脚跟砸在地上的时候,向后力量首先会集中挤压在膝盖的位置,然后才能驱动身体前移重心。而踝关节的紧绷也会导致脚跟落地到脚掌过度时没有软着陆的缓冲。
事实上,大家现在都应用的是“吸腿迈步”的基本步态分解训练方式,类似于体操和舞蹈中的迈步吸腿,并且每一位老师的理论解读与实训动作并不一样。 训练动作叫什么不要紧,这一吸,把膝关节与踝关节全给紧绷僵化了。再说正常人走路鞋底与地面的角度不大于30度,而“踢腿”的少儿模特起码在70度。
走路的气势是由整个身体结构协调律动的效果,而不是某个局部的刻意夸张……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