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也就是全球消费者的集中维权日。模特虽然属于被消费者,但谁来为模特维权? 说起模特,大家印象中大多是孤傲高冷、光鲜亮丽一族,然而实际工作中的模特却是被动被选择甚至被“侵权”频次较高的“弱势群体”。
肖像权
就目前的市场规则而言,模特参与广告拍摄的收入仅仅是其演出的劳务费即“工钱”,按工作时长以小时为单位来计费。而拍摄完成后对模特本人肖像权的使用形式、范围以及周期等,完全没有对等的回报。 可能原因之一是打黑工的外模进入中国市场,因为没有肖像权诉求,也没有形象辨识度,只顾在其签证范围内赚快钱,所以不存在肖像权的使用费用,按小时收劳务费已经变成模特行业的习惯法则。
但合理来说起码应该签署《肖像权授权拍摄与实用许可协议》,规定拍摄的时间时长、形式内容等付拍摄的劳务费用,然后使用的形式、范围、时长等付肖像权的使用费用。后疫情时代,中国的经纪人与经纪公司可以努力的去推行。 既然模特的工作是用时间来衡量的,那么有谁珍惜过模特的时间?往往一场秀面试半天、彩排半天甚至通宵,化妆造型演出再半天,这样的折腾至少是两天、有时候是三天…… 但是,雇佣方并没有给模特发放三天的劳务费,而是以场来计算即一场多少钱?有的地方模特面试、彩排、演出花了三天时间只可怜地赚了千把块钱,平均下来扣除打车之外还不及工地上的一个小工。烦请客户大爷面试的时候要准时,选人的时候要专业,不要因为你付钱就肆意发挥自己的选择权。这也让我想起了上周那一上午几百人的大面试,想知道这样的情况下真的能选出最适合演出的模特吗?
秀导同仁们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案头工作,还有提前完成技术彩排和声光电合成,尽量让模特试好服装、合音乐、排队形,然后带装或带妆(带机)联排,最多2-3遍过。特殊环节用导演组的编导做示范后留下个别参演的模特来合成,不要把所有的人的时间耗在现场来体现自己有多敬业,说实话那是没本事的表现。
隐私权
经常有人跟我开玩笑说,我能不能去你的导演团队打个杂,就让我去后台给模特换个衣服哈哈……等等,诸如此类的玩笑话我绝对没有好脸色给他看。 大家都知道活动正在进行的秀场后台,所有人员是非常紧张且快速在进行切换的,模特们下场更衣搭配、补妆、候场、登台,更是流水线的在作业。所以,为了保障前台演出的流畅,在后台换装的模特往往没有时间过多注意周围人的目光,甚至有很多设计师为了服装作品的廓形和效果是要求模特不穿内衣直接套装出场的。 一些不专业的秀场后台,空间规划和人员管理十分混乱,导致一些别有用心之辈得以偷窥甚至偷拍模特更衣的画面,一些隐私部位走光的尴尬照片就这样被流了出去……
模特的隐私权谁来保护,身为演出的主办方和演出执行的制作方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往往模特羞于启齿,经纪人又害怕得罪甲方乙方,而让这种现象肆意妄为。 事实上,这一点我们还是不得不向西方发达国家的模特行业学习。基本上各国各大城市都有模特行业的工会组织,能够直接为模特进行维权并且也是对模特及相关从业者的规范。而在我国缺乏这样强有力的行业组织能够真正为模特的权益保驾护航,即使是某国字头的职业模特组织,其成员也基本都是模特机构负责人、经纪公司老板、或者设计师们,很多时候反倒成了制约模特的雇佣者联盟。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模特是时尚代言人,从头到脚都承载着品牌传播的价值,是时尚产业中最活跃的载体。“唇亡齿寒”,模特行业需要时尚产业上中下游周边的各行各业来共同保护和规范,模特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必定能推动时尚产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