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学模特》刊登了张舰老师的一篇为模特行业发声的重量级干货文章,引起了整个业界的轰动。其中提出了一个极其引人注目的话题,就是当下北京时装模特的演出报酬还不及20年前的一半。
乍一看,颇为惊讶,20年我国的物价和房价不知涨了多少倍,时尚产业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可为什么让人羡慕的时装模特却混得还不如农民工兄弟。话说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面试就要耗费1天,搞不好彩排和演出又要花上2天,3天时间一场秀的报酬可能真不如一位在建筑工地上的泥水工。
这还要从业内外的几个原因讲起:
这20年时装模特的数量翻了几十倍,严重的供过于求。成为时装模特走向T台是广大青少年模特的梦想,然而她们并没有理性地看待这个职业与行业,为更快实现梦想甚至愿意低价或免费参演活动。 过去成为一名时装模特是万里挑一、千锤百炼,个个都是明星范儿;现如今报个培训班交个千二八百块的学费,或者参加个商业比赛拿个安慰奖,都能出道自称为模特了。成为模特的代价如此之低、走上T台的渠道如此之多,导致了时装模特的质量也大不如前。
模特行业几乎处于行业管理的真空地带,什么人都可以被称之为模特,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都常常往模特身上盖,导致这个行业的声名狼藉。这二十多年里,唯一的行业官方主管单位是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旗下的职业模特委员会(以下简称:职模委),并没有起到对整个行业发展的规范与促进作用,反而作为市场上对立的主体,设计师变成了模特的瓶颈和天花板。 因为这些年职模委的不作为,导致近些年来数十个各种各样的商业模特组织纷纷成立兴风作浪、搅浑市场、抢占资源、自成一派。不论合法合规、也不论专业与否、更谈不上格局与诉求,搞的是一地鸡毛。好消息的是最近职模委已调整了负责人,并且换届在即,期待新的一届领导班子能够解决问题、重振行业。 其实放眼全球,能靠模特职业生存发展的不足1万人,发家致富的则更是屈指可数,在我国职业模特可能都不到5千人。号称是模特的大多数是兼职的存在,大部分是学生,哪怕是学模特专业的学生在真正毕业走向社会之后也未必能够依靠模特来养活自己。职业模特本身就是人群中凤毛麟角的所在,学模特和做模特更像是广大体育生和奥运冠军的概念,一个金字塔的结构存在。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职业模特的工作形态越来越多元化,不再局限于是走秀或拍片,更多的影视广告和电商网拍由模特来担当,甚至品牌产品的首席体验官或带货主播,这样对模特的综合能力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模特的收入自然也就越来越高。在电商之都杭州,年入百万的网拍模特便数以百计。职业模特作为潮头浪尖的先锋职业,如果不够努力和与时俱进,则很容易被后浪拍在岩石上。
模特进入中国40余年,早已演化成一种覆盖全国全年龄段的时尚美育训练与生活方式,这也给了梦想从事这个行业的年轻人们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如果你最终成为不了一名职业模特,转型之路首先可以努力成为形体模特导师、经纪人或秀导;如果你善于动手,化妆造型师、服装搭配师、时尚买手甚至电商主播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文笔不错审美还行,那么时尚编辑、时尚企划都等着你呢。
如果你有一个成为模特的梦想,那么请你坚持,即使梦想不能照进现实,也终将改变你的人生,健康、阳光、快乐!